(1)防水材料送检时采用掉包计,趁监理不在意,用合格的材料换现场送检的材料;
(2)买通现场监理换送检材料;
(3)买通检测单位,将不合格检测报告换成合格报告;
(4)买通现场监理,把厚度不足变成合格;
(5)用大公司的几桶合格材料装门面和送检。其余实用材料都是假冒品牌的劣质材料;
(6)直接伪做检测报告,如番禺市质监站就曾经查出广东**防水公司伪造广东省建科院检测中心的合格防水材料检测报告;
(7)用性能很差,价格很低的油膏打底,厚度已达1.5mm,再用合格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涂面层0.5mm。变成厚度合格的防水层。被发现时称,工人不小心把基面处理层做厚了。
(8)甲乙料比例放大。正常甲比乙为1:2,现在变为1:4,价贵的甲料用量少,就可减低成本。
(9)防水层选择夜晚施工,趁监理和甲方晚上不在现场,第二天马上覆盖保护层,逃避监督。
(10)整个防水层中,只是做好易漏水的节点部位(如管口位、女儿墙泛水、烟道等),其余大面用墨汁涂黑它就可以了,并称这是“专业防水中的节省工料行为”。”
能看清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不?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从材料方面来说,很多工地用的材料都是非国标的材料,而且是甲方默认的,因为甲方也想节约成本,有些甲方自己购买的也是这些。还有就是设计原因,我们这有个工地的车库顶板上,本来是一层聚合物涂料防水+一层自粘防水卷材,设计非要改成聚合物涂料防水+一层SBS。SBS是需要高温把油脂烧出来,聚合物防水涂料根本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,比起白做好不了太多。从施工上来说,很多队伍质量意思不强,不只是班组,包括施工单位的项目人员也一样,基层处理不到位,到处都是凹凸不平或者泛沙的就叫做,挡土墙防水还没做完就回填的都有,还有抢工期,才做了防水根本不能上人的就去。交叉作业的时候其他班组给你破坏了也不会说(遇到过很多次,屋面做煤渣层的时候下雨了,有很多积水,泥工为了放水方便,直接把排水管弄了个洞)。所以买房尽量还是买大企业的,大企业不一定就质量好,但是大部分小企业的质量意识更淡泊。